近年來,人們文明、健康、環保祭祀的觀念增強,清明節鮮花消費逐漸形成規模,由此帶來的鮮花銷量明顯提升,菊花依然是清明節采購首選。為此,記者提前做了一番調查。
黃、白菊是清明祭掃的重要花材,其種植區域十分廣泛。北方地區由于冬季寒冷、加溫成本較高,近兩年種植面積有所下滑,主要供應周邊地區。南方地區是菊花主產地,尤以廣東為主。然而受臺風影響,去年南方市場黃、白菊價格較低,且部分種植設施遭到破壞,導致廣東地區黃、白菊種植量下滑,從而造成今年黃、白菊產量下降。
供不應求必然會引起市場價格上漲。自去年12月起,黃、白菊價格持續走高,且一直處于每扎10元以上的高價位,可以說這是黃、白菊近10年來不曾出現的行情。與此同時,韓國每年都會從我國采購大量菊花,其中以黃、白菊為主,這或將導致黃、白菊價格再度上揚。近幾日,黃、白菊批發價已上漲至每扎20元,預計清明節前夕有望突破25元。
近兩年,多頭小菊日益受到大眾歡迎。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,國內各地掀起多頭菊種植風潮,海南、廣州、云南、北京、上海等地紛紛發展多頭菊產業,不少農戶改換品種種植多頭菊,從而導致黃白菊種植面積縮減,多頭菊產量急劇增加、供大于求的局面。
據了解,去年9月至今年1月上旬,多頭菊市場銷量持續走低,批發價僅為每扎7元,一度跌破切花多頭菊平均價。此后,由于冬季產量下滑,新春及情人節采購量增加,多頭菊價格才逐漸回升至每扎15元。令種植商和批發商感到擔憂的是,多頭菊迅速增量的背后是農戶不顧品質大量擴繁,使得市場品質參差不齊。所謂“好花賣好價”,高品質多頭菊最高可至每扎20元以上,而低品質多頭菊就顯得處境尷尬,在扶郎、洋桔梗等多種配花的競爭壓力下,銷量難有起色。
此外,近年來頗受市場認可的乒乓菊,憑借造型優美、色彩鮮艷等優勢,始終保持穩定銷量。目前國內供應量較小,每周產量不足200萬枝,價格保持在每枝2元至3元之間。